5月4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这也意味着全球人工智能医疗科技第一股正式诞生。

平安好医生发行价为54.8港元,开盘价报57.3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4.6%,收盘54.8港元,。根据此前公告,平安好医生此次共发行1.6亿股,计划融资85.64亿港元(约合11亿美元),是今年截至目前港股最大规模的IPO。

不过,在平安好医生的上市路上,也有不同声音。其招股书显示,在2015年、2016年的前三个季度,其收入分别为2.79亿元、6.02亿元和10.16亿元,但同期利润分别亏损了3.24亿元、7.58亿元和4.97亿元。

如此巨额亏损,即使有“互联网+人工智能+医疗”这个新概念,能被资本市场认可吗?还有上市首日波澜不惊的股价,到底预示了什么?

平安好医生方面对此认为,评估一家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看一时的业绩,即便是像京东那样的行业巨头,在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后的两三年,也是亏损的。而且从行业发展看,“互联网+人工智能+医疗”的前景始终宽广。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30亿元增至2016年的1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7%,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978亿元。所以,平安好医生此次拟将募集资金净额40%用于业务拓展;30%用于投资、收购境内公司及与境内公司的战略合作以及海外拓展计划;20%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及人工智能助力及其它技术的发展;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业内人士则认为,如同阿里巴巴所开创的电商模式是个万亿规模的市场一样,“互联网+医疗”领域确实具有广阔的空间。但目前的问题在于,之前的“互联网+医疗”大多走“轻资产”路线,以提供网上医疗咨询服务(包括挂号、支付)等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程度较高。但从业界发展看,包括微软、谷歌、腾讯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更强调“互联网+医疗”的技术含量,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远程看诊、机器筛查等服务。换句话说,“互联网+医疗”的“玩法”已经从用互联网重塑就医流程发展为利用新技术改变就医方式上。

从这一背景下再看平安好医生的上市,可以发现在亏损的背后,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包括自建医疗团队、整合线上线下及上下游资源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建立了一个由近千名医疗人员组成的人工智能辅助的自有医疗团队,以提供由公司自主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高质量服务。平安好医生已成立具有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网络,覆盖约3100家医院以及约1100家健康检查中心、500家牙科诊所及7500家药店。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上,平安好医生也探索出“智能问诊”(AI医生)、“人脸识别”、“现代华佗”、“智能读片”、“声纹识别”等多项产品和功能。此前在药交会亮相的“一分钟诊所”也实现了线下智能药柜+AI医生在线问诊的结合。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涛表示,“互联网+医疗”需要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刚刚开始,如果平安好医生的上市能够鼓励更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那么这一事件带来的积极意义将远远超过一家企业上市带来的资本变化。以备受关注的智能问诊为例,未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医生”需要在预诊、分诊、问诊等多个环节中都能化身成经验丰富的在线医生,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读懂用户的问诊需求,从而帮助真人医生更快地判断病症,将医生从重复性、基础性的在线问诊中解放出来,开启移动医疗科技的新时代。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期待您的独特见解

Q友评论Q友评论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Q医疗立场

0收藏